综合改革:谋划教学新篇
综合改革为教学开启全新时代。本着“强化师生互动、强化社会联系”的基本理念,综合改革设定了十一项改革任务,覆盖了人才培养的全流程。
在课堂教学中,综合改革抓住考试这个人才培养的“牛鼻子”,在广泛参考兄弟高校的基础上,全面更新已有考试制度:提高平时成绩比重,赋予教师更大的课堂管理权限;建立课程统考,初步实现教考分离;规范期末分数,设定优秀比例,严格教风学风。同时,改革学评教体系,制定了中、长期的学评教改革方案。中期改革是基于学生视角的问卷改革,长期是基于评价方式的改革。
综合改革重视课堂外的人才培养。进一步深化综合导师制度,明确综合导师的权责,拓宽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范围,打造新技术条件下的师生共同体。同时,提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,学校主动对接知名企业、校友企业,目标建立高水平实践基地,推动已建基地共建共享;鼓励专业教师面向协同单位开展智力支援,促进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;各学院普遍建成基本稳定的社会导师库,积极开展校外精英进课堂。本着开放的精神,学校鼓励学生国内外交流,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校外空间。为学生具有第二校园经历,学校专门拨款予以支持;对于学生各种形式的国外交流学习,更是设定基金进行资助。站在全球视野构筑学生知识与能力,打造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才。
培养方案:引领人才培养
学校以专业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,融入、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,指引、指导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。
为了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要求,配合2018年招生制度改革,学校全面更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,推进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,大幅改革现有课程体系、学分结构,加大创新型、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,全校总动员制定2018版培养方案。特别是要做好配套制度设计,制定新的选课流程、短学期实施制度、工作量计算办法等,在教学管理制度、教学条件的保障等方面下大力气,花大工夫。
针对我校长期以来存在的转专业较为集中的情况,本次培养方案改革大胆引入“准入准出”制度,打破了以往相对固化的专业修读和培养模式。准入机制把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,各专业(类)公布准入门槛,只要达到准入要求你就可以申请进入该专业(类),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专业,允许更灵活的修读路径;准出机制鼓励交叉、融合跨类修读多个专业,把毕业选择权交给学生。各专业公布准出条件,只要达到准出要求就可以申请从该专业毕业,学有余力的学生符合多个专业准出条件的,可以自由地选择毕业专业和辅修专业,允许更灵活的毕业路径。
教学改革:践行“以生为本”
教学改革不在于一时一地,而首先在于理念的确立与坚守。我校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中,牢固树立“以生为本”的理念,贯彻始终。
在专业建设中,集中力量办好优势特色专业。优化现有的结构布局,提高专业办学水平。出台专业动态调整办法,根据专业的招生就业、分流准入等情况调整专业。推动各类专业的国际国内认证,促进专业办学与国际接轨,提升专业办学水平。大力打造新类型课程,从而以课程建设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。抓好基于大类培养的大类平台课、新生研讨课、通识核心课;基于学术拔尖人才培养的学科前沿研讨课、本硕贯通课、本科生科研训练课;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创业类课程、专创融合课、短学期课程等,形成支撑人才培养理念的复合体系。
重视新技术的运用,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。遴选优质课程建设MOOC,研究制定MOOC课程修读的学分认定办法,推进“翻转课堂”教学改革,促进小班研讨式、探究式、混合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,鼓励编写新形态教材。
时代正在快速变迁,而人才培养却需要沉心静气,教学安排与服务不忘初心,以改革作为指引,正行进在路上!